PMP备考心得:学习之路也是心态蜕变之路
最佳答案
该文由提问者精选推荐一篇网上备考学员的心得分享给大家
起草这篇心得的时候,考试才过去了6天,当时我对自己说,无论成绩如何,都应该记录下这段学习经历的感悟,因为其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一个证书,也是一次成长。
一、是经历让我选择了这门课程
本人学PMP的意愿是一个累积的过程。在我刚进入社会时,从事的是规划设计工作,这是一个项目化运作的行业,因为当时自己是技术岗,并没有对项目管理有太多了解,只作为企业的流程去遵守而已。
直到我离开大企业转行从事社区营造乃至社会工作,我开始需要主导一些小项目的开展,彼时我仍然没想过必须要学项目管理,只认为那是一种流程和规则,而自己有过多年的大企业大项目参与经验,运作项目应该不成问题。
事实证明,项目管理知识对项目运作至关重要,由于缺少整体思维、监控意识、团队建设策略等,我陆陆续续在不同的项目上栽了又栽。说起来有些好笑,所幸的是,栽完我又站起来了,并决定要好好学一学项目管理。
第一次了解我报名机构是在深圳社工学院的公众号上看到的。当时报名机构与社工学院所合作推广的“社会工作也需要专业项目管理”的理念,正好击中了我内心一直以来的疑惑和探索欲望,于是果断报名了。
之后的培训经历很奇妙,好像自己在外跌跌撞撞了许久,终于遇到一直在默默守候的朋友。
机构的老师不仅在报名、学习、指导备考等过程中有完善细致的流程设计,在我们要学习的项目管理知识方面更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资源,各位导师都各有千秋,从各个角度帮助建立知识体系、填补学习盲区。
整个学习和备考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,而沉浸在感兴趣的知识领域里的我,更感觉如沐春风,虽然累但真的很快乐。
二、两大学习“秘笈”
我学习的模式跟大家大同小异,就是提前预习,每周上正课,上完正课上复习课,上完复习课开始做题,做完题再根据错漏点有针对性地看书学习,补漏完了继续练习,直到模拟考试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,然后就上考场了。
其中有两个动作我觉得特别有意义,朋友想要考PMP时我也是这样推荐的,那就是“先看一遍教材”和“再看一遍教材”。
“先看一遍教材”是指上正课之前的看书预习,这个书不是讲义,是《项目管理指南》一书对应的章节内容。像之前分享过的学员所说的那样,这阶段的书,就当小说看就好了,不用细究,不用记忆,知道有这些东西就好,这是建立框架的过程。
预习完之后再上正课,就好像提前了解了视频进度条一样,我们知道老师正在讲的内容对整个章节来说意味着什么,跟其他部分内容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和差别。
上完课之后就像往框架里塞了很多干货,满满当当不错乱,因为我们已经有知识框架了,新增的知识点也会记得更牢一些。
“再看一遍教材”是在复习和备考前夕。
把重要的知识章节、不熟悉的章节、老是做错的知识点所在章节再看一遍,感觉会带来“打通任督二脉”的效果。
此时的阅读已经不难了,因为我们对整体理念和知识有了基本了解。
如果说第一遍看书是“读小说”,第二遍看就相当于专挑精彩情节来回味——别有一番深刻感受了。
我的这些小心得,在机构老师提醒里已是“老生常谈”了。在讲义的前几页,傅老师就提出了“考前至少看三遍PMBOK”的学习要求,而以上我的分享,只是想再次告诉大家:老师说的真没错耶。
三、是学习也是成长
在看书和上课的过程中,那些具有启发性的理念和工具技术,常让我回想到自己在过往项目中的得与失,有做得好的地方,也有许多犯过的错误。
值得感恩的是,PMBOK书中的陈述总是那么平和谦逊,给我带来了不少宽慰和鼓励。
我尤其欣赏PMBOK第七版和《敏捷实践指南》,他们既代表了项目管理理念上的革新,也呈现了一个从指导到分享的转变。
两本书的字里行间都传递着一种对待项目、对待伙伴、对待PM自己的包容性态度,带领我们在追求项目卓越的同时,不忘与环境与同行者携手共进。
正是项目管理协会的这种开放包容,治愈了曾在项目管理实践中踉踉跄跄的我,并教会了我如何更稳妥从容地对待新项目的挑战。前阵子成绩出炉,我以3A通过了考试,虽只是一场小小考试,但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。
也许就像书中所说的,项目质量或输出成果水平有起伏是正常的,我们要做的是积极面对问题,分析原因,找出解决方案并执行下去。
尽管这听起来很鸡汤(实际上就是),不过我仍然愿意相信,过去的已经过去,成或败都会过去,向前看才有新的可能,向前看才能拥抱未来,就此与大家共勉。
温馨提示: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